沈從文以湘西為背景營造出ㄧ個小山城-茶峒,而白河恰好流貫這座城,
河岸上一個老漁夫和孫女-翠翠相依為命地為當地人照顧渡船,雖然清貧倒也無憂無慮。
當地人情濃厚,風景優美,祖父終生替人渡船,對他來說,白河是他的家而船是他的生命。茶峒夜晚的嫵媚,在沈從文筆下顯得是那麼的沈靜,「山上竹篁在月光下變成一片黑色。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。間或不知道從甚麼地方,忽然會有一隻草鶯『噓!』囀著它的喉嚨,不久之間,這小鳥兒又好像明白這是半夜,不應當那麼吵鬧,便仍然閉著那小小眼兒安睡了。」此情此景人間不應有憂,但隨著日月星移,翠翠長大了,年輕姣好的姿色雖令人稱羨卻也帶來了暗潮洶湧。
在一次五月五的龍船會上,翠翠遇到當地船總順順的二兒子儺送,心裡逐漸囑意於他,儺送對翠翠竟也日久情深,然而儺送的親哥哥天保也喜歡上翠翠,兄弟倆人同時愛上ㄧ個女子,究竟誰該退出?誰又能得到真愛?。另一方面,地方上都傳著消息,當地中寨的團總也打算將女兒許配儺送,外加一座入息頗豐的碾座。故事就這般漸趨複雜,悲劇也隨之發生。湘西地方有ㄧ個風俗,由年輕人在月夜下唱歌,爭取心愛女子的應和,爭取自己的愛情。雖然天保知道自己只是樹林裡的貓頭鷹,沒有動人的聲音,但為了翠翠,自己也是要叫下去。難為的是,攤送也深愛翠翠,且為了翠翠,一心只想去弄渡船,而不要碾房。於是兄弟二人相約,一齊唱歌由翠翠選擇。月夜下柔和的月光使溪面看似浮著一層薄薄白霧,在河岸上哼歌,倘若有人肯隔溪應和,則一切都將變得美麗動人。但其實每個夜晚唱歌的人都是攤送,不是天保,天保知道即使翠翠回了他,也是因為攤送的聲音,他領略到了無奈,遂懷著挹鬱的心情,坐下水船離家,誰知掉進漩渦裡淹死。
儺送、翠翠這一對年輕戀人,心裡雖已互許,彼此卻從沒當面言說,但隨著天保淹死,攤送的心情起了很大的轉折,他仍然喜愛翠翠,但認為哥哥是因為翠翠而死;而船總又認為自己大兒子的死,是因翠翠祖父的拒婚,而一切都出自於誤解,卻沒有人願意解開,除了愛女殷切的祖父以外,可是誰又相信他呢? 懷著困頓的心情,祖父逐漸感到倉皇與無力,終於在一次大雷雨中,祖父過世了,剩下翠翠ㄧ人,依然天天為人渡船。但她心愛的儺送,為了找尋哥哥的屍首而下桃源,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,直至冬天儺送仍未回家。沈從文在最後寫著:「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,也許『明天』回來!」原本彼此相愛的兩個人,如今所面對的卻是冗長的永夜。
沒有海枯石爛的誓言,沒有你儂我儂的甜蜜,故事的開始與結束都圍繞著曖昧,整篇小說充滿了太多委屈與無奈,攤送與翠翠,不論心中多麼喜歡對方,最後也會受天保與祖父的死打擊而被迫走向不同的下場,即使祖父一直想為翠翠尋一個好歸宿,但終其一生都沒能看見有情人終成眷屬。整篇小說動人淒美,但是湘西的美,人情的純,就如湘西涓涓不息的長流,永遠迴盪在中國人的心中,永不結束。
- Oct 31 Wed 2007 22:16
真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